“海绵吸水后会膨胀、排出水后又会收缩回原来的体积。这块看似寻常的海绵却是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的‘秘密武器’。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青”声“习”语研究生宣讲团成员申梦莎同学借用海绵的例子,围绕科技创新、高质量发展、新质生产力等话题,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宣讲。“这样的宣讲视角和方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起来。”在场同学纷纷说道。
作为青年理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,宣讲让理论变得“活”了起来。该宣讲团成立一年以来,立足校内与校外、线上与线下,走进课堂、社区和乡村等地,推进“宣讲+学习”和“宣讲+服务”,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语言、视角和情怀,通过生动的案例、鲜活的故事、接地气的表达,生动形象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,让理论不再高深莫测。宣讲团先后入选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、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、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和全国大学生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志愿宣讲团。
“回过头看,从旱腰带到绿腰带,进一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腰带,未来这里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景象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奋斗……”在蒲城县闫家村金银花产业基地,宣讲团团员楼佳妮同学向大家讲述着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历程。
宣讲团走进陕西省蒲城县闫家村金银花种植基地、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、旬邑县马栏革命纪念馆、习仲勋陵园、国家版本馆等地广泛开展主题宣讲50余场,受众近2万人,形成了40篇精品宣讲稿件。宣讲团也成为学院党委打造三大思政课品牌“行走的思政课”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和“未来技术领域里的思政课”过程中,大学生讲思政课的一支活跃力量,马院师生共上思政课,从学校的“小课堂”走向社会实践的“大课堂”,共同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。
宣讲团将理论宣讲与红色校史文化相结合,挖掘红色校史这本高校立德树人“鲜活教材”中的育人资源。成员们通过“研读资料”“实践调研”“集体备课”等形式细致打磨宣讲内容,将红色校史故事化、形象化。师生们跟随着宣讲团成员的脚步,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史馆和博物馆,近距离观看每一件藏品、文史资料和历史照片,重走长征办学路,感怀建校的初心,感悟学校红色文化基因,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校史文化。
此外,宣讲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“先学习、再研讨、共备课、集体练、上台讲”的集体备课制度,每一次精彩宣讲的背后是无数次打磨培训、指出问题、修改问题、总结提升循环往复的过程。“一次次技能培训会、一轮轮思想碰撞、一场场理论宣讲,加强了团员们对国家政策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进一步理解与认同,有效保障了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深度,”宣讲团副团长张家源说道。宣讲团成员们始终坚信,扎实的理论学习是坚实基础,深入的宣讲则是推动理论深入人心的强大动力。
据介绍,后续,该宣讲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紧随时代号召,讲好中国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(通讯员:申梦莎 章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