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连续4篇论文入选AI领域三大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最佳论文或提名,论文主要作者均为本科生、研究生;在2023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赛,尚在读书的研究生团队力压实力资金均雄厚的业界精英团队,勇夺第一 ……细看这些顶尖科创型人才的履历,上海科技大学是他们共有的关键词。上海科技大学,这所成立于2013年,几乎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同龄的年轻大学,却培养出了一批批独具科创气质的顶尖人才。
大二就能加入科研团队
上海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以来,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集聚,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力度持续加大。创办于2013年的上海科技大学,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,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,是一所小规模、高水平、国家化的研究型、创新型大学,培养科学引领者、技术发明者、科技企业创办者是上科大人才培养目标。 “学校依托大科学设施平台,与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,面向国家关键紧缺前沿领域培养拔尖创新科学家。而且,在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中,培养面向国家战略产业及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卓越工程师。”上海科技大学宣传部部长高琳说。
在上科大,本科科研制度是科教融合的一大特色。目前,有近八成的学生本科期间就陆续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,其中约10%的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就收获了科研成果。“我们科研团队有一半是本科生,从大二开始,学生们就能加入教授的科研团队。”在信息学院的MARS展厅里,上科大教授许岚说起学生的科学论文密集“登顶”,颇为兴奋,又觉在情理之中。
专利许可合同额稳居前茅
下一步,如何让论文走出实验室,服务产业形成科创,许岚也和同学们一起在尝试。“未来,大量机器人将会生活在我们周围,我们在了解机器人的同时,机器人也应该读懂人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。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把人的真实表情诠释到一个机器人上,然后通过深度学习,让机器人能与人类有真实互动。”
为了让转化之路走得既快又稳,上海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,构建专利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早期融资的“双平台”。“我们鼓励师生创业,鼓励职业经理人运营公司,毕业生进入公司持续研发,教授还是将重点放在学校实验室里,做基础科研,出成果。”上科大技术转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采用专利许可模式,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门槛。学校学院团队三方1:1:1的转化收益分配,让各方都在产学研实践快速得到正向反馈。而且,学校支持学科交叉、跨界合作,可以不设院系。无论是本院还是院外的教授们,都可以横向合作,也可以跨院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到自己的项目组来做课题。
截至2024年9月,上科大在《科学》《自然》《细胞》以及领域顶级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论文1600余篇。更为突出的是,论文科研成果转化显著,近年来专利许可占比达25%,2018年至2023年专利许可合同总额超过70亿元,连续五年上科大专利许可合同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列。而且,上海科技大学着眼全球化专利布局,欧美日专利累计加总比达11.5%,位居中国百强高等院校之首。
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